想學的東西太多,時間太少,因此你需要變得更有效
想讀更多書?想節省時間?立即開始使用,以少於一杯Starbuck的價錢來看好書吧!贊助廣告 免費試讀 某天,我在IG 上看到朋友的手繪圖畫得十分漂亮,看後羨慕得很。 當下便感到十分熱血,決定也要執筆學畫畫,目標就是要跟這位朋友一樣畫出美麗的手繪畫。 三軍未動,工具先行。 我立刻在網上找來不同的工具,目標就是要做好準備,根據20小時的法則(文章:只需捱過這20小時,學習便可以進入更快的跑道)讓自己以最有效率的方法去學習一種新技能。 一切都準備好了,我看著自己的執行力,不禁有點自豪,經過不斷的改善,我現在已經成為一位坐言起行的人。 一有想做的事便會立刻花時間去準備。 第一天,我根據參考書的內容進行了一些練習。 第二天亦是如此,我覺得距離成為理想中的手繪畫師不遠了。 第三天,由於上班太累了,我給了一個借口:今天太累了,明天再做吧,反正又沒有試需要考,明天再做好了。 結果就是:我只有頭兩天的決心,那股行動決心的半衰期十分短,每天不斷下降 。因此,在堅持了一會兒後我便放棄了這個學習行動。 如何保持熱誠?如何保持決心? 這是兩個我經常也會問自己的問題。 我想做的事太多,但我能夠投放的心機卻很小。我想成為一位營銷達人,但又不想花太多時間去研究;我想畫畫畫得更好,卻不想拿起筆去畫;我想學習編程,卻不想花時間去Debug。 這是我經常遇到的問題。 我發現,當我們從學校踏出社會後,便不能避免地會遇上我剛剛所說的問題,因為我們都不再需要去向考評局(考試機構)負責了,沒有所謂的考試去限制我們。我們的學習由向其他人負責轉變成向自己負責。 以我的經驗為例: 既然我已經不再考試了,就是指沒有挑戰,因此我堅持的動力也沒有了。 為此,我找來很多不同的工具書以及勵志書,希望從中找到一些啓發。勵志書的答案通常都是:如果你想一件事情做得好,你便需要有熱誠,你需要愛你所做的事。 工具書則是為你介紹不同的方法比如:摃捍社交媒體並強逼自己堅持、從小成就開始,慢慢地建立習慣。 如果你問我,我更編向工具書的方法:透過不同的工具以及方法去幫助自己學習。 這些方法在一開始十分有用,但慢慢地我發現:即使有工具的幫助,要堅持還是不容易。…